[創意百寶箱 EP18] 重現夜市反應抓棒機!快來挑戰你的反應速度!

[創意百寶箱 EP18] 重現夜市反應抓棒機!快來挑戰你的反應速度!

大家好,我是樹懶老師!在這個系列中,樹懶老師將會分享一些積木創作,有些可能是複雜的機關設計,有些則是簡單的模型創作,讓你每次點開文章時就像打開了一個「創意百寶箱」,永遠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喔!


在夜市中,除了常見的射氣球、套圈圈等遊戲外,最近更出現了一個讓大人小孩都愛不釋手的機器,其玩法看似簡單,但能完美破關的人卻屈指可數,反而常常讓挑戰者手忙腳亂,它便是今天的主角--反應抓棒機

反應抓棒機的結構相當簡單,在鐵架上有數根棒子,透過電磁效應吸住棒子不掉落。而其玩法也相當簡單,開始後會隨機關閉某條電路,從而導致棒子隨機掉落,挑戰者要在棒子掉落在地板前抓住它,抓到越多棒子就能獲得越高分數!

夜市常見的反應抓棒機

今天就讓我們透過智高積木C系列零件 + micro:bit主控盒,不使用任何電磁鐵,僅運用簡單的物理原理與程式邏輯來重現反應抓棒機!


★準備工作

零件清單

以下是模型所需要的材料清單。


★組裝步驟

  1. 將50倍行星齒輪馬達盒兩側以5x5孔正方框結合,輸出端放上30mm II軸與20T齒輪,如圖所示。

2. 將其放在8X12底盤上,位置不拘,但前方需至少保留兩排的空隙。

3. 於正方框前一排的位置,放上11孔長條作為定位。

4. 將兩個2凸單孔轉向結合器連接成T字形。

5. 將11孔長條側邊光滑面朝上,疊在步驟3的11孔長條上,側邊以2凸單孔轉向結合器連接固定。

6. 依序放上5X5正方框固定馬達短軸>連接兩個15孔超長齒條>放置於軌道上。

7. 為避免大家每次放的齒條位置不同,我們在11孔長條中間的孔洞加入長結合鍵,當齒條中間的連接線對齊長結合鍵就是起始位置!

8. 為避免齒條脫軌,我們運用3孔超長條、30mm軸扣鍵與長結合鍵固定前後兩側的軌道。

9. 接下來要製作棒子的放置區!將兩個5x5孔正方框結合,並在上方的5x5孔正方框左右兩側加上3x13孔超長方框,如圖所示。

10. 完成後,將其與底下的5x5孔正方框連接。

11. 現在我們要墊高模型,讓棒子有掉落空間,因此將栓扣鍵、長結合鍵依照圖示,放在15孔超長條上。

12. 將長結合鍵連接馬達機構,位置不拘。

13. 最後,將micro:bit主控盒連接在栓扣鍵上,馬達連接A插槽。


★程式編寫

程式範例:https://reurl.cc/AMR31j

  1. 本模型一共有四種不同的遊戲方式(參見玩法頁面),因此樹懶老師透過不斷改變馬達轉動的方向、速度與時間,讓齒條可以左右移動使棒子掉落。

這邊要特別提醒大家,由於每個模型都會有些許不同,因此請依實際情況調整數值!

2. 為了增加隨機性,我們要使用隨機取數的功能。每按一次A按鈕就會從1~4取一個變數,也就是從玩法1~玩法4隨機挑一個玩法。

3. 完整程式圖如下


★玩法

  1. 將4個150mm I軸穿過3x13孔超長方框的側邊孔洞,位置可隨意調整,但請確保棒子掉落時不會撞到8x12底盤上。

2. 將程式傳到micro:bit主控盒,按下A按鈕,模型會隨機挑選以下四種玩法,你也可以修改程式創造新的玩法!

玩法1:左1>右1>左2>右2
玩法2:右1>左1>右2>左2
玩法3:左1+右1(快速)>右2>左2
玩法4:右1>左1+左2(同時)>右2


★科學原理 & 程式邏輯

本次使用到的科學原理為「齒輪與齒條」;程式邏輯為「變數」

齒輪與齒條可用以將旋轉運動變為直線運動。齒輪與齒條的原理相當簡單,當齒輪固定在一個位置上轉動時,齒條就會在齒輪的帶動下,沿著齒輪切線方向左右移動。汽車轉向功能,通常是由齒輪齒條機構所設計的。

變數是一個不固定、可改變的數值,我們運用變數不固定的特性,從1~4隨機取一個數值,讓每次的玩法都能隨機。


★後記

本次的模型創作歷程相當特別,一方面樹懶老師希望能用最簡單的零件完成,因此用齒條卡榫的方式取代電磁鐵控制,但同時也降低了隨機性(一定是最外圍先掉)。而若要完全復刻實體機器的功能,可能會需要增加更多的馬達或改變整體的結構,整個模型反而變得非常複雜。

在權衡考量後,樹懶老師還是希望保持簡單好上手,並透過程式設定四種玩法。在有限的情況下增加最多玩法,這也是一種挑戰的樂趣呢!

參考資料:

抓棒機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KiroJtG0-A

齒條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zh-tw/齿条

課綱參考:

tm-Ⅲ-1 能經由簡單的探究與理解建立模型,且能從觀察及實驗過程中,理解到有不同模型的存在。

綜-3.樂於學習對生活事物充滿好奇與喜好探究之心,體會與感受學習的樂趣,並能主動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,持續學習。

運 r-V-3 能利用程式語言表達運算程序。

資 P-IV-1 程式語言基本概念、功能及應用。

設 k-IV-1 能了解日常科技的意涵與設計製作的基本概念。

Please sign in to vote.